健康新知

Lastest Information

醫界人物/賴基銘 鑽研腫瘤治療的醫師科學家

新聞出處:2022年3月29日 轉載YAHOO新聞

「身為醫師,責無旁貸的任務就是救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教授癌症中心主任賴基銘提及當初行醫的初衷時誠懇地說;或許,這也是讓他一腳踏進腫瘤科的主因,希望在過去被視為絕症的癌症領域中,能為無望的病患找回生機。

醫學世家,立志探究癌症秘密

賴基銘回溯過往,父母在日據時代都曾接受過簡單的醫藥訓練,父親開藥房、母親自行研讀日文書研發感冒藥;但因雙親都不是醫師背景,便期待家中的三個兒子都能從醫。

而兄弟三人也沒有辜負父母期望,都成為醫師;大哥賴東淵是中醫博士、弟弟賴易成後來走腫瘤放射科,他自己則走西醫,如今三兄弟的臨床研究範疇都與癌症治療相關。

「那個年代,內科系選擇腫瘤科是需要膽量的!」賴基銘笑著說,自己原本想走的是神經科或腎臟科,最後卻選擇專攻腫瘤科,除了是因為喜歡接受挑戰,思考並解決棘手的問題外,也是在看到自己的大伯得到肝癌、同學的妹妹得到血癌,兩人都在剛確診罹癌後一個月內就離世而不捨。「那時我就想了解癌症這可怕的疾病,是很值得研究的範疇,應該非常有挑戰性。」事後回想,過去醫學不發達,罹癌後會走的那麼急,是因為診斷太晚,當然缺乏有效藥物也是主因之一。

赴美研習,奠定腫瘤研究基礎

在長庚醫院內科服務4年後,賴基銘赴美進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做基礎研究。「腫瘤科醫師不能不懂研究,那時藥廠新藥開發,都是以研發癌症用藥為優先,因而不斷有新的癌症成因與基因突變被研究發現出來。」赴美3年2個月的時間,也奠定了他腫瘤研究的基礎。

學成歸國後,賴基銘在長庚醫院服務了7年的時間,一直期盼長庚醫院能提供基礎研究的幫助,但當時國內環境研究氣氛並不成熟,未能如願;在因緣際會下,他轉往剛成立的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研究,「國衛院的宗旨就是要造就醫師科學家,那裡給了我很大的自由度,順勢開拓了中草藥的研究領域。」

熱中研究中草藥,第一個研究材料就是尿

在國衛院期間,賴基銘致力中草藥的研究,「國外開發新藥需要燒掉很多錢,而病患也必須為新藥付出很大的代價,尤其是癌症病患,如果能找到具有理論印證、又經濟有效的中草藥,對病患將會有實質的幫助。」他認為,幾千年來,華人世界會保留中草藥,一定有其治病保身的功效,但能不能用在抗癌上,需要被證實。

十多年前國內一度流行尿療法,引發他在國衛院的第一項實驗研究。「實驗室發現,尿液中的成分可以分離出對癌細胞有很好作用的物質,這些看起來像是廢物的殘留物,能在癌症治療中調控基因的表達,誘導癌細胞從惡性變成良性的改性效用。」這項研究已經在中國的二期臨床試驗中看出效果。

他解釋,從臨床研究發現,尿液中具有可刺激正常幹細胞活化增生作用的成分,「這可以解釋為何有人藉著喝尿來強化改變體質,讓髮色變黑、肌膚細嫩,看起來更年輕。」不過他所研究的,並非代表要病人真正去喝尿來治癌,而是將從尿液中所萃取的濃縮物當作輔助,「不能偏廢原本的西醫治癌模式,也不應該把它當作仙丹妙藥」。由於至今仍缺動物實驗,台灣並未進行臨床試驗。

建立中草藥平台,研究抗癌機轉

在國衛院工作的10年間,賴基銘靠自己摸索建立了許多中草藥研究平台,並隨後在萬芳醫院癌症中心轉譯研究室持續深入鑽研其他國家的中草藥對於癌症治療的效果,包括來自香港、韓國、美國的合作委託案,並發表了16篇國際論文。

「中草藥的抗癌效果包括:能抑制癌細胞的分裂,透過細胞週期的調控,將細胞分裂信號傳導路徑阻斷,誘導分化,抑制血管增生,改變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抗藥性。」中草藥與尿液萃取物有異曲同工之效,民間一直有人深信不疑,看似有幾分真實,而他就想透過實驗室的方式來一一證明。

此外,韓國的高麗參領導品牌也與賴基銘共同討論高麗紅參萃取物在抑制腦瘤再發上的臨床證據及理論根據,「當時是透過韓國韓醫的臨床資料,加上台灣的基礎研究,中韓共同發表成果。「既然老祖宗會保留這些中草藥,一定有其原因。雖然至今仍未找出哪個中草藥對哪個癌症特別有效,但至少發現中草藥是對抗癌幹細胞一個重要的中心理論。」

目前國際上已知有49種中草藥的天然萃取物能夠殺死癌幹細胞,不過他也發現,這些中草藥若單獨使用是無法當作藥物的,若為複方,效果比較顯著。

從實驗室研究發現,要清除癌幹細胞,中草藥複方比單方在治療癌症上有較好結果,是有加乘作用。賴基銘強調,中藥在使用上有所謂君臣佐使的概念,光是單一味方就有很多成分,當多藥多成分彼此協同加乘,藥效就會提高。「老祖宗的中草藥,加上西醫的治療技術,相信未來中西醫整合治療共同抗癌不是夢。」

臨床與研究兼具,對病人有實質幫助

從醫學院畢業至今,賴基銘一路從臨床到基礎研究,又回到臨床再進入實驗室,他認為自己一路以來能兩進兩出的關鍵因素,「一路上都有貴人相助。」而有台灣癌症醫學之母的彭汪嘉康院士,正是他口中的貴人之一。

他強調,作為醫師,必須要有臨床經驗的累積,但同時也必須要有餘力進行基礎研究,才能開拓治療的領域,對病人也才有實質的幫助。

如今,已經退休的賴基銘,仍不斷地從事研究,「西醫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許可以用其他角度思考,況且,西醫的新藥昂貴,所以我一直思索著,如何找到其他類似物,當作輔助治療,來避免藥物產生抗藥性,增加療效。」他說,若能找到方法協助藥物殺死癌幹細胞,治療效果也會提升,這對社會與國家就是一種貢獻。

賴基銘的研究開啟了治療癌症的新領域,他認為,在如今醫學科技進步下,醫界若能善用環境、團隊、設備,「現在有那麼多好的研究管道、儀器、方法與概念,還有不斷推陳出新的研究技巧,若能整合併用,一定有機會發覺古老中草藥的抗癌機制。」

近年來,他的天然物研究又有新的突破,並兩度獲得國家學研新創獎,指出中草藥/天然物的免疫調控作用,在癌症輔助整合治療也助上一臂之力。

推廣防癌觀念 台癌小兵立大功

癌症是全球的第二大死因,也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賴基銘自美歸國後也積極推廣防癌觀念,身兼執行長的工作參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癌)的運作,希望能推廣國人的飲食防癌觀念。「美國有許多流行病學的調查都發現,要防癌,最簡單的一件事是『天天五蔬果』;研究發現,每天吃五份蔬果與小於等於四份蔬果,兩者在癌症的發生率上是有差異的。此外,在許多動物實驗中也發現,蔬菜水果確實有抗癌效果。」

台灣癌症基金會於民國88年開始推動「天天5蔬果」飲食防癌觀念,鼓勵民眾每天要吃五份新鮮蔬果,並將此觀念推廣成為全民飲食防癌運動,連國健署都將其納入國民健康飲食計畫,發展出之後的「蔬果彩虹579」。「台灣是全亞洲第一個推動這個觀念的」他驕傲地說。

蔬果汁養生 掌握時間、壓力就小

賴基銘自己也是每天早上喝兩大罐由太太親手打的蔬果汁,維持這習慣已經超過近20年,「我對健康的維繫,唯一來源就是蔬果汁,早上空腹時喝,沒有一定要使用哪幾種蔬果,但太太一定會加入堅果類,且蔬果顏色多樣。」他笑說,知道自己年紀大了,現在也特別提醒要睡眠充足、吃飯八分飽;至於運動則以快走為主,「養生沒祕訣啦,原則上就是多動、多蔬果、睡眠好。」

提及有壓力如何克服時,他直言,在美國國衛院那段時間確實壓力不小,希望能儘快把實驗完成,「時間都要靠自己掌握,一旦研究出現問題無法符合預期,只能重做,專注就能讓情況迎刃而解。」他勸勉,當遇到挫折時不要氣餒或喪志,勤能補拙,只要堅持下去,「不對,再來一次就好。以做實驗來說,如果一次不成功,不要想是自己的問題,一定是實驗方法不對,只要隔天重新再來一次,在過程中找到錯誤並修正,總是會有收穫的。」

蔬果彩虹579

蔬果彩虹579是指以蔬果五份(12歲以下)、七份(女性)、九份(男性)與彩虹攝食的原則。簡單來說,12歲以內的孩童,每天應該要吃三份蔬菜兩份水果、12歲以上女性則天天要吃四份蔬菜及三份水果、男性則為五份蔬菜及四份水果。蔬果顏色應把握多種類、多顏色,儘量攝取到包括「紅、橙、黃、綠、藍、紫、白」七種顏色,以便攝取不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植化素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