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知

Lastest Information

癌症免疫療法的新進展(二)

賴基銘主任醫師/中心負責人  萬芳醫院癌症中心顧問 ∕ 教授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

免疫細胞療法的副作用

相較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anti-PD1, antiPDL1抗體),免疫細胞療法的副作用相較輕微,只是引起輕度發燒或類似小感冒的肌肉酸痛及疲累,大部分的病人都可以承受。至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使用,會造成較大的副作用,主要 是免疫系統被活化的T細胞,會因而攻擊正常的自我組織,造成自體免疫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特別是腦下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等組織的破壞造成內分泌失調,有少數造成器官及組織發炎,包括:皮膚炎或白斑症、肝發炎、肺發炎,有時嚴重也會造成器官衰竭。這些副作用特別是當不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合併使用時,會強化了自我組織的破壞。

值得一提的是人體的免疫能力,事實上深受人體腸道菌叢(microbiota)的調控。一個成人的細胞總數約12兆,而腸道菌叢的細菌總數是13兆,這些和人體終年共生的好夥伴,對人體的健康深深影響,很多慢性病或慢性過敏事實上都是腸道菌叢的不平衡所致,而最近陸續發表的文獻,指出免疫治療的成功與否和腸道某些細菌息息相關,目前它在免疫能力的調控已是免疫療法的新顯學,也是提高免疫療效的熱門研究方向,在不久的將來,透過大數據的比對,個體化的益生菌圖譜將應運而生。

免疫細胞療法著重品質控管與安全

免疫細胞療法在近十多年來已陸陸續續在癌症病人使用,特別是在日本及中國大陸。中國大陸雖然起步較晚卻發展最快,但在品質管控方面卻不像日本中規中矩,以致多年前發生魏則西事件,該事件指出細胞免疫療法有過度濫用及不實宣傳的現象,及對品管的忽視而造成死亡事件,迫使大陸政府一時間封殺所有的細胞療法(包括:幹細胞及免疫細胞)。半年後在制定完整的法規要求後,先開放幹細胞療法,但必須在臨床試驗的名目下,並由有規模的醫學中心來執行,至於癌症免疫細胞療法至今仍未開放。

台灣成為國際上第二個有條件放寬免疫細胞療法的國家

台灣政府參考日本厚生省的做法,明定細胞療法為一個發展中的醫療技術而非藥品,因此只要透過正統的醫療機構及專責的腫瘤醫師,擬定治療計畫,提出臨床應用的申請,並出具有合格培養及擴增設備的GTP (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實驗室來製造,即可有條件核准該治療方式,合法使用並可以收費,但每年要提報治療病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這有條件通過的核准文件需在三年內加以重新評估,最後予以核准、上市(這就是所謂的特別管理辦法),不啻為癌症免疫細胞療法打了一針強心劑,在可見的未來,癌症免疫細胞療法將更加蓬勃發展。